汉语词典
西班牙女士
词语解释
“西班牙女士”,也就是西班牙流感,最早发生于1918年3月4日。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传染病,在1918~1919年曾经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2500万到4000万人死亡(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约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较起来较为致命。其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当时西班牙有约800万人患病,甚至连西班牙国王也感染了此病,且主要夺取青壮年的生命,所以被称为“西班牙女士”。至于在西班牙则称此为法国型流行性感冒。详细解释 “西班牙女士”(SpanishLady)是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一种别称,现有的医学资料表明,最早出现在美国堪萨斯州的芬斯顿(Funston)军营。其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当时西班牙有约800万人感染了此病,甚至连西班牙国王也感染了此病,所以被称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以往的流感总是容易杀死年老体衰的人和儿童,但该流感呈现出的特征为“W”型,20岁到40岁的青壮年人成为了死神追逐的对象。所以被称为“西班牙女士”。 西班牙女士 - 历史 西班牙流感病毒 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简单分为三波: 第一波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材料,目前得到确证的第一次流感大流行发生于1918年3月4日一处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Camp Funston, Kansas),当时的症状有头痛、高烧、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在当时的说法则指出,这波流感是源于中国南部,由1917年中国支援欧战的劳工所传播,但并无相关证据。 4月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也传出流感,中国、西班牙、英国,也相继发生病情,但都不严重。 第二波 1918年8月,刚离开西非国家狮子山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该船抵达英国之前,75%的船员被感染,7%的船员死亡,另外多艘船只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8月27日,流感传入美国,并在波士顿的码头工人间传播,而法国的布莱斯特(Brest)也在几乎同一时间爆发了流感; 9月开始在欧洲和美国普遍传播,并在数星期内传到世界各地。第二波流感和过去的流行性感冒不同,在20~35岁的青壮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别高,其症状除了高烧、头痛之外,还有脸色发青和咳血等;流感往往引发并发症而导致死亡,以肺炎最多。 1918年10月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月,20万美国
词语分字解释
- 西(xī)
西 xī(ㄒ一)
(一)、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西面。西晒。西域。西方。西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西宫(借指妃嫔)。
(二)、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西学。西画。西餐。西医。
(三)、姓。
- 班(bān)
班 bān(ㄅㄢ)
(一)、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班。按部就班。
(二)、工作或学习的组织:班组。班级。班长。班主任。领班。
(三)、军队编制中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
(四)、工作按时间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场所:早班。下班。值班。班房。
(五)、定时开行( xíng )的:班车。班机。班期。
(六)、量词(a.用于人群,如“这班人真能干”;b.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如“他搭下一班飞机走”)。
(七)、调回或调动(军队):班师。班兵。
(八)、古同“斑”,杂色。
(九)、姓。
- 牙(yá)
牙 yá(一ㄚˊ)
(一)、齿(古代把大齿称为“牙”,现在“牙”是齿的通称,亦称“牙齿”):牙垢。牙龈。牙碜。牙祭。
(二)、像牙齿形状的东西:抽屉牙子。
(三)、特指象牙:牙雕。
(四)、旧时介绍买卖从中取利的人:牙商。牙行。
(五)、姓。
- 女(nǚ rǔ)
女 nǚ(ㄋㄩˇ)
(一)、女性,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女人。女士。女流(含轻蔑意)。少( shào )女。
(二)、以女儿作为人的妻(旧读 nǜ )。
(三)、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婺女”、“须女”。
- 士(shì)
士 shì(ㄕˋ)
(一)、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士族。士大夫。
(二)、旧时指读书人:士子。士民。学士。
(三)、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士女。
(四)、对人的美称:志士。烈士。女士。
(五)、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士。士兵。士卒。士气。
(六)、称某些专业人员:医士。护士。
(七)、姓。
西班牙女士相关词语(所含汉字:西 、班 、牙 、女 、士 )
西班牙女士相关成语(所含汉字:西 、班 、牙 、女 、士 )
西班牙女士其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