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地震预报卡
词语解释
中国地震台从未收到汶川地震预报卡 摘要 地震预报卡是指地震预测者向中国地震台网申报预测地震而必须填写的预测卡片。 地震预报卡-包含要素 短临预测卡片上的预测内容,必须按照上图中规定的等级标准填写 地震预报卡包括时间、地点、震级等地震三要素内容,面向各地专业地震机构及工作人员和非专业单位及个人,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统筹管理,预报卡既可通过各省区市地震局上报,也可直接寄传该中心。 地震预报卡-短临预测卡 地震预报在专业上被划分为长、中、短、临4类,人们最关心的是短临预报,因为它直接关系着万千性命的安危。 每周三,位于北京三里河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都会收到全国各地地震预报机构上报的预测意见,第二天,台网中心预报部按例召开会商会,把一周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预测意见进行汇总、会商和评审,其中也包括这一周里不少“非官方”地震学者提交的预测意见。 所有的预测意见均按照统一的格式填写在一张地震短临预测卡片上。最多的时候,一周内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可以收到20多张卡。 在地震短临预测卡片上,预测内容须严格按照表中时、空、强三要素要求进行填写,并提供所作预测的依据和方法。卡片一式两份,分别寄交预测者所在省(区、市)地震预报部门和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预报部。 每周四是评审的日子。按照程序,此前卡片已经专人签收,填写收卡时间和初审意见。 事实上,绝大多数短临预测卡片都止步于评审这一关,保留其专家个人研究行为的性质,未能进一步上升为政府正式发布的短临预报决策。它们的最终归宿是被放入档案中存起来。 态度 管理部门 在管理部门看来,短临预测卡片是一种便于集中智慧的制度设计,在业务交流方面作用十分重要。虽然短临预测卡的成功率仅有2%左右。但那些没有达到要求的预测卡也并非一无是处,一些比较有依据的预测卡,不论是时间或者地点,或多或少在台网中心最终提交的预测结论中有所体现。 个别地震专家 一位在基层从事监测预报30多年的地震专家表示,地震预报研究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把短临预报卡当做成熟的科学来看待,这是最大的不合理。这个卡唯一的好处就是便于管理,管理上简单、省事不少,但对于实际搞预报工作的人就太难了。总体说来,不少业内专家、尤其是基层预测人员,多数是持不赞成态度! 在一些地震专家看来,这种不切实际的短临预测卡,让一部分坚持科学规律的人望而却步,会扼杀对地震监测预报的自由探索。然而问题的另一面则是,另外一些
词语分字解释
- 地(dì de)
地 dì(ㄉ一ˋ)
(一)、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二)、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三)、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四)、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五)、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六)、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七)、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八)、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九)、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十)、底子:质地。
- 震(zhèn)
震 zhèn(ㄓㄣˋ)
(一)、疾雷(霹雳)使物体振动:“震夷伯之庙”。震霆。
(二)、雷:“烨烨震电。”
(三)、巨大的力等使物体剧烈颤动:震撼。震荡。震颤。震响。震动。声震遐迩。
(四)、迅速或剧烈地颤动:地震。身子不由得一震。
(五)、特指“地震”:震灾。震源。震中。震级。震情。防震。抗震。余震。
(六)、〔震旦〕佛教经籍中的译名,指中国。
(七)、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震惊。震怒。震骇。震慑。
- 预(yù)
预(預) yù(ㄩˋ)
(一)、事前:预习。预计。预见。预先。预言。预科。预测。预料。预祝。预知。预谋。预感。预算。
(二)、参与:干预。参预。
- 报(bào)
报(報) bào(ㄅㄠˋ)
(一)、传达,告知:报告。报喜。报捷。报考。报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报废。
(二)、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简报(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报。情报。晚报。画报。报端。
(三)、回答:报答。报恩。报仇。报国(报效祖国)。报酬。
(四)、由于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报应。
- 卡(qiǎ kǎ)
卡 qiǎ(ㄑ一ㄚˇ)
(一)、在交通要道设置的检查或收税的地方:关卡。卡子。
(二)、夹东西的器具:发( fà )卡。领带卡。
(三)、夹在中间,堵塞:卡壳。鱼刺卡在嗓子里。
地震预报卡相关词语(所含汉字:地 、震 、预 、报 、卡 )
地震预报卡相关成语(所含汉字:地 、震 、预 、报 、卡 )
地震预报卡其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