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军人保障卡
词语解释
军人保障卡 - 简介 未来信息化战争,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掌握战时后勤保障主动权,确保后勤保障坚强有力,必须构建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后勤指挥保障体系,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后勤综合保障能力,真正实现“保障需求实时可知、保障资源实时可视、保障行动实时可控”。组织军人保障卡系统建设,推进信息资源融合和信息系统融合,是加速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后勤保障能力建设的重要路径。 我军后勤先后应用了医疗卡、加油卡、购粮卡、工资卡等多种保障卡,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业务保障和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从后勤保障和管理全局看,也带来了信息系统重复建设、标准规范不够统一、信息资源不能共享等问题。组织军人保障卡系统建设,运用先进智能卡技术,融合拓展现有保障卡功能,实行供应管理“一卡通”,是推动后勤技术创新的重要工程。 军人保障卡 - 相关背景 2010年6月1日,胡主席和中央军委批准了总后勤部《关于在全军推广军人保障卡的意见》,标志着全军又一重点工程——军人保障卡推广工作正式启动。目前,军人保障卡大范围试验验证已基本完成,全军推广的各项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军人保障卡 - 建设历程 军人保障卡试点建设,从2001年启动到现在共经历10年时间,大致分先期试点、试验完善、扩大试点3个阶段。从2008年开始,在北京战区三军部队组织扩大试点,进一步验证军人保障卡的各项应用功能、运行管理机制、网络数据传输和安全防护手段,探索全军推广应用的方法路子。到2009年底,军人保障卡系统覆盖了北京战区三军部队。2010年6月,军委批准总后勤部《关于在全军推广军人保障卡的意见》,标志着军人保障卡建设试点探索基本结束,2011年全军官兵将人手一卡。 军人保障卡 - 功能定位 军人保障卡集后勤供应、管理和消费等功能于一体,具有用卡发薪、刷卡消费、持卡就医、依卡领装、住房档案管理等10项功能。就军人保障卡系统来说,大的功能定位有三个方面: 一是管理后勤供应实力。按照统一标准采集全军每一个人的基本信息,自下而上组织个人信息联审,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一人一卡,一卡一号,形成准确权威的人员保障实力,业务部门据此组织供应。人员增加时,依据入伍入学等凭证登记个人信息,申领军人保障卡;人员流动时,使用军人保障卡转接供应关系;人员退役时,注销军人保障卡,核减供应实力。 二是支持后勤业务保障。军人保障卡具有银行卡功能,军队各级财务部门
词语分字解释
- 军(jūn)
军(軍) jūn(ㄐㄨㄣ)
(一)、武装部队:军威。军服。行( xíng )军。军功。军犬。军备。军纪。军衔。军阀。军令状。异军突起。溃不成军。
(二)、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
(三)、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军。
- 人(rén)
人 rén(ㄖㄣˊ)
(一)、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二)、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三)、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 保(bǎo)
保 bǎo(ㄅㄠˇ)
(一)、看守住,护着不让受损害或丧失:保卫。保管。保健。保障。保密。明哲保身。朝不保夕(早晨保不住晚上会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
(二)、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保持。保洁。保质。保墒。
(三)、负责:保证。保荐。保修。保险。确保。担保。
(四)、旧时户口的一种编制,若干甲为一保。
(五)、旧称佣工:酒保(酒店服务人员)。佣保。
(六)、姓。
- 障(zhàng)
障 zhàng(ㄓㄤˋ)
(一)、阻隔,遮挡:障蔽。障翳。障碍。故障。障眼法。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二)、中国秦、汉两代边塞上作防御用的城堡:“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里,筑城障列亭,至庐朐”。
(三)、用作遮蔽、防卫的东西:屏障。
(四)、古同“幛”,画轴。
- 卡(qiǎ kǎ)
卡 qiǎ(ㄑ一ㄚˇ)
(一)、在交通要道设置的检查或收税的地方:关卡。卡子。
(二)、夹东西的器具:发( fà )卡。领带卡。
(三)、夹在中间,堵塞:卡壳。鱼刺卡在嗓子里。
军人保障卡相关词语(所含汉字:军 、人 、保 、障 、卡 )
军人保障卡相关成语(所含汉字:军 、人 、保 、障 、卡 )
军人保障卡其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