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黄延秋事件
词语解释
黄延秋事件 - 概述 3月27日十点至下午一点三十分的采访中,他又一次讲述了自己那段曾深深影响他生活的日子。 黄延秋在接受采访 采访时有他76岁的养母、二十多岁的儿子和女儿、冀建民等。从1977年7月27日(农历六月十二日)至今,他已接待了包括部队、公安机关、政府部门、邻居、亲戚、前妻(因此事离异)、新闻机构、医生、心理测试专家等多方面的调查、盘问、采访、监测,其经历的特殊性与真实性均不容置疑。笔者采访他时,共提出了296个问题请他回答,根据他的回答和冀建民当时的采访笔记,笔者整理出他的事情经过,并将专家对他的催眠问话,和笔者就涉及这一事件的人和事背景材料的相关调查一并加一介绍,希望大家对这一事件有一个更深人地了解。 黄延秋事件 - 黄延秋简介 模拟像 黄延秋,男,1950年生。家住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北高乡北高村。农民。现有一女一子,其子女都已成家,其儿子已生有女。从家庭构成讲他是一个做了爷爷的人,另有七旬老母在堂。在村里是一个诚实、本份、而富裕的人家。1977年7月27日至1977年9月28日与外星人同行三次,累计十一天的事情就发生在他的身上。 1977年7月27日(农历6月12日),村东住的青年农民黄延秋领了结婚证,盖了新房,和新娘很快拜堂的前些日子,却在那天晚上失踪了。人们四处寻找仍然渺无音讯。当时黄延秋只有21岁,原是曲周县老营村人,18岁初中毕业后过继到肥乡县北高村的姨家,改口叫母亲,为人老实憨厚,他的失踪使众多村民为之不安,他母亲和未婚妻更是深为忧虑。 黄延秋事件 - 事件经过 这件事传到了距北高村一公里的辛寨村,他们派人将一封过时的加急电报送给了北高村委会,据送电报的人说,黄延秋失踪后的第二天一早辛寨村接到这份加急电报,但本村查无此人,因此一直在辛寨村滞留了十多天,怀疑是寻找北高村的失踪者,故将电报送来。电文如下:“辛寨黄延秋在上海蒙自路遣送站收留,望认领。”电报拍发时间是1977年7月28日。 一封误发的加急电报 看着这份急电,人们心里迷惑不解,上海遣送站发报的时间,竟是-在他失踪后仅10多小时,且为何将电报误发到附近的辛寨?这里离上海市1140公里,乘直快列车也要22小时到达,而且还必须到45公里外的邯郸市才能搭火车。晚上不通汽车,他走时也未骑自行车。仅步行到邯郸也需八九个小时,县、市省城均无飞机场,坐飞机绝不可能。难道是他自己一夜间飞到了上海?
词语分字解释
- 黄(huáng)
黄 huáng(ㄏㄨㄤˊ)
(一)、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
(二)、特指中国黄河:黄灾。治黄。黄泛区。
(三)、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
(四)、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黄了。
(五)、姓。
- 延(yán)
延 yán(一ㄢˊ)
(一)、引长:延长( cháng )。延续。蔓延。延年益寿。
(二)、展缓,推迟:延迟。延缓。延宕。延误。
(三)、引进,请:延聘(聘请)。延纳。延师。延医。
(四)、姓。
- 秋(qiū)
秋(鞦) qiū(ㄑ一ㄡ)
(一)、一年的第三季:秋季。秋景。秋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秋波(喻美女的眼睛)。三秋(a.指秋收、秋耕、秋播;b.指三年)。秋高气爽。
(二)、庄稼成熟的时期:麦秋。
(三)、指一年:千秋万代。
(四)、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秋。
(五)、姓。
(六)、一种运动和游戏用具称“秋千”。
- 事(shì)
事 shì(ㄕˋ)
(一)、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二)、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三)、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四)、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五)、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六)、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七)、服侍:事父母。
- 件(jiàn)
件 jiàn(ㄐ一ㄢˋ)
(一)、量词,用于个体事物:一件事。
(二)、指可以一一计算的事物:零件儿。案件。
(三)、不平常的大事情:事件。
(四)、文书证明之类:文件。来件。证件。
黄延秋事件相关词语(所含汉字:黄 、延 、秋 、事 、件 )
黄延秋事件相关成语(所含汉字:黄 、延 、秋 、事 、件 )
黄延秋事件其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