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要查询的词语或拼音。
挟(挾) xié(ㄒ一ㄝˊ)
(一)、用胳膊夹着:挟持。挟山超海(喻不可能做到的事)。
(二)、倚仗势力或抓住人的弱点强迫人服从:要( yāo )挟。挟制。挟势(仗势)。
(三)、心里怀着(怨恨等):挟恨。挟怨。挟嫌。
天 tiān(ㄊ一ㄢ)
(一)、在地面以上的高空:天空。天际。天罡(北斗星)。天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天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二)、在上面:天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三)、气候:天气。天冷。
(四)、季节,时节:冬天。
(五)、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天。
(六)、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天上。天宫。
(七)、自然界:天堑。天时。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八)、〔天干( gān )〕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九)、自然的、生成的:天然。天性。天职(应尽的职责)。天才(a.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b.有这种才能的人)。天伦之乐。
子 zǐ(ㄗˇ)
(一)、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二)、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三)、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四)、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五)、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dàn )。棋子儿。
(六)、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七)、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八)、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九)、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十)、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十一)、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十二)、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十三)、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十四)、姓。
以 yǐ(一ˇ)
(一)、用,拿,把,将: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以往鉴来。
(二)、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三)、因为: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四)、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五)、目的在于:以待时机。以儆效尤。
(六)、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
(七)、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以前。以内。
(八)、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以。得以。
(九)、古同“已”,已经。
(十)、太,甚:不以急乎?
(十一)、及,连及:富以其邻。
征(徵) zhēng(ㄓㄥ)
(一)、远行:长征。征途。征夫。征人。征衣。征帆(远行的船)。
(二)、用武力制裁,讨伐:征服(用力制服)。征讨。征伐。征战(出征作战)。南征北战。
(三)、召集:征兵。征募(招募兵士)。征集兵马。
(四)、收集:征税。征粮。
(五)、招请,寻求:征求。征稿。征婚。征聘(招聘)。征询(征求意见)。
(六)、证明,证验:征引(引用,引证)。信而有征。
(七)、表露出来的迹象:特征。征候。
四 sì(ㄙˋ)
(一)、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二)、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方 fāng(ㄈㄤ)
(一)、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方形.长方形
(二)、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方根。平方。开方。
(三)、人的品行端正:方正。方直。
(四)、一边或一面:方向。方面。
(五)、地区,地域:地方。方志。方言。方物。方圆。方隅(边疆)。方舆(指领域,亦指大地)。
(六)、办法,做法,技巧:方式。方法。教导有方。贻笑大方。
(七)、种,类:变幻无方。仪态万方。
(八)、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药方。
(九)、违背:方命。
(十)、正在,正当:方今盛世。方兴未艾。
(十一)、才,刚刚:方才。如梦方醒。
(十二)、量词,多指一立方米:土石方。
(十三)、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几方石章。
(十四)、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