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台军艺工队
词语解释
台军“文工团”走入历史 费玉清秦汉皆出身于此 台军艺工队-简单概述 台军艺工队相当于大陆的文工团,各军种都有,已有60年历史。国民党在大陆时期并没有“政治作战”的概念,对军中的文艺工作也不甚重视。1949年撤台后,才在军中建立一套政战体系,以便掌握各级官兵的政治思想。艺工队的成立,最早便是想通过文艺表演对官兵进行“思想净化”。久而久之,艺工队也担负起娱乐战士的重责大任。 艺工队前身叫“康乐总队”,1965年改名为“艺术工作总队”,简称艺工队。艺工队最重要的工作是劳军。军方对演出场次规定了最低限度,一般来说是每月演出不得低于15场,全年不得低于180场,一场演出为60分钟,大型演出为90分钟。每次有艺工队外出劳军,官兵们的反应都很热烈,因此艺工队已成为一代又一代台军官兵的难忘记忆。 台军目前正在实施的“精粹案”要求持续缩减兵力。在作战部队尽量少裁的原则下,文艺单位就势必首当其冲地在被裁之列。否则台“国防部”根本达不到21.5万人的裁军目标。 对于裁撤艺工队,岛内上下存在着巨大争议。支持这一做法的人以为,两岸关系已不同以往,政治作战早就过时,艺工队这一政治作战的产物当然应该废除。此话一出,立即引来不少出身艺工队的“立委”的关切。国民党“立委”周守训便称,已去电“国防部”相关单位,希望他们能再作考虑。 台军艺工队-培养人才 费玉清 演艺圈大腕多出于此 细数艺工队出身的各界名人,最多的当然集中在演艺圈。如靠一副好嗓子红遍两岸的费玉清,上世纪七十年代琼瑶电影里的英俊小生秦汉,综艺节目大哥大胡瓜、张菲,相声演员冯翊纲、宋少卿,以及当年入伍时成千粉丝到车站送行的林志颖,通通都出身于艺工队。还有一些人属于演而优则仕的,如参加过歌唱选秀节目的国民党“立委”周守训、上世纪八十年代参演电视剧《京华烟云》的国民党台北市议员欧阳龙、被誉为“歌坛长青树”的民进党“立委”余天,也皆在当兵时服务于艺工队。 有句话说“艺工队是台湾艺人的摇篮”。当年进入艺工队服役的“役男”(年满19岁,求学生涯结束后应召入伍的男子),的确有部分本来就是大牌明星;然而更多的则是默默无闻的艺人“潜力股”。这些人身上多半都有点表演天赋,进入艺工队接受各种表演训练后,一下子便能将浑身的艺术细胞激发出来。早期,若不是出过几张唱片、演过几部电影,或者能来几个后空翻之类的招数,要被选进艺工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此,艺工队队员常
词语分字解释
- 台(tái tāi)
台(臺、檯、颱) tái(ㄊㄞˊ)
(一)、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
(二)、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台鉴。台甫。
(三)、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灯台。
(四)、量词:一台戏。
(五)、台湾省的简称:台胞。台币。
(六)、姓。
(七)、桌子、案子:写字台。
(八)、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
- 军(jūn)
军(軍) jūn(ㄐㄨㄣ)
(一)、武装部队:军威。军服。行( xíng )军。军功。军犬。军备。军纪。军衔。军阀。军令状。异军突起。溃不成军。
(二)、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
(三)、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军。
- 艺(yì)
艺(藝) yì(一ˋ)
(一)、才能,技能,技术:工艺。技艺。文艺。艺人。艺术(①戏剧、曲艺、音乐、美术、建筑、舞蹈、电影、诗和文学等的总称;②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③形状独特而美观的)。艺苑奇葩。艺高人胆大。
(二)、种植:园艺。
(三)、准则、法度、限度:“骄泰奢侈,贪欲无艺。”
- 工(gōng)
工 gōng(ㄍㄨㄥ)
(一)、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工人。工人阶级。工农联盟。
(二)、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事业:工业。工业革命。
(三)、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工作。工厂。竣工。
(四)、工作量:记工。这个工程需要三十个工。
(五)、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工儿。工夫(a.本领,造诣,亦作“功夫”;b.时间)。工力。
(六)、细致,精巧:工巧。工整。工笔(中国画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
(七)、〔工尺( chǐ )〕中国古代一种记谱符号体系,有十个字: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当于简谱的5671234567。“工”相当于“3”。
(八)、善于,长于:工书善画。工于心计。
- 队(duì)
队(隊) duì(ㄉㄨㄟˋ)
(一)、排得整齐的行列:队列。队形。
(二)、具有某种性质的集体:队伍。
(三)、量词:一队大学生。
台军艺工队相关词语(所含汉字:台 、军 、艺 、工 、队 )
台军艺工队相关成语(所含汉字:台 、军 、艺 、工 、队 )
台军艺工队其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