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要查询的词语或拼音。
(一)、古代博士和某些高级文官所戴的一种帽子。用缁布做,有两道横脊。
《后汉书·舆服志下》:“宗室 刘氏 亦两梁冠,示加服也。” 宋 王禹偁 《暮春》诗:“壮志休磨三尺剑,白头谁籍两梁冠。” 宋 陆游 《行在春晚有怀故隐》诗:“归计已栽千个竹,残年合挂两梁冠。”亦省称“ 两梁 ”。 唐 韩偓 《残春旅舍》诗:“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两(兩) liǎng(ㄌ一ㄤˇ)
(一)、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两个黄鹂。两本书。
(二)、双方: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
(三)、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四)、表示不定数目:两下子。两着儿( zhāor )。
梁 liáng(ㄌ一ㄤˊ)
(一)、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房梁。栋梁。梁上君子(指窃贼)。
(二)、桥:桥梁。津梁(渡口和桥梁,借指学习的门径)。
(三)、器物、身体或其他物体上中间高起的部分:鼻梁。山梁。车梁。
(四)、中国战国时期国名,魏国于公元前361年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改称“梁”。
(五)、中国朝代名(a.南朝之一;b.五代之一)。
(六)、姓。
冠 guān(ㄍㄨㄢ)
(一)、帽子: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
(二)、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