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要查询的词语或拼音。
(一)、山名。在 山东 齐州 (今 山东省 济南市 历城区 ),因出阳起石而著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四·阳起石》﹝集解﹞引 苏颂 曰:“今惟出 齐州 ,他处不復有。 齐州 惟一土山,石出其中,彼人谓之 阳起山 。其山常有温暖气,虽盛冬大雪遍境,独此山无积白,盖石气薰蒸使然也。”
阳(陽) yáng(一ㄤˊ)
(一)、明亮。
(二)、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二气。图形:⚊(U+268A)。
(三)、指“太阳”:阳光。阳面。阳历。向阳。夕阳。
(四)、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阳(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阳(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
(五)、温暖:阳春。
(六)、外露的,明显的:阳沟。阳奉阴违。
(七)、凸出的:阳文图章。
(八)、关于活人的:阳间(人世间)。阳宅。阳寿。
(九)、带正电的:阳极。阳电。阳离子。
(十)、男性生殖器:阳痿。
(十一)、古同“佯”,假装。
(十二)、姓。
起 qǐ(ㄑ一ˇ)
(一)、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起床。起立。起居。起夜。
(二)、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运。起跑。
(三)、开始:起始。起码(最低限度,最低的)。起步。起初。起讫。起源。
(四)、拔出,取出:起锚。起获。
(五)、领取(凭证):起护照。
(六)、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起伏。起劲。起色。
(七)、发生,产生,发动,提出:起风。起腻。起敬。起疑。起义。起诉。
(八)、长出:起痱子。
(九)、拟定:起草。
(十)、建造,建立:起房子。白手起家。
(十一)、群,组,批:一起(一块儿)。
(十二)、量词,指件,宗:一起案件。
(十三)、自,从:起小儿就淘气。
(十四)、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起。掀起。兴( xīng )起。
(十五)、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起来。
(十六)、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起。经得起检验。
山 shān(ㄕㄢ)
(一)、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二)、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三)、形容大声:山响。山呼万岁。
(四)、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