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要查询的词语或拼音。
(一)、科举考试或官吏考绩列为下等。
《北史·杜铨传》:“﹝ 正玄 ﹞ 隋 开皇 十五年举秀才,试策高第。曹司以策过左僕射 杨素 ,怒曰:‘ 周 孔 更生,尚不得为秀才,刺史何忽妄举此人?可附下考。’” 宋 张栻 《斜川日雪观所赋》诗:“政拙甘下考,智短空百忧。”
(二)、考察臣下。
《韩非子·扬权》:“主上不神,下将有因。其事不当,下考其常。” 陈奇猷 集释:“常,谓常例。此谓臣下为事有不当者,而法令又无其文,则以常例考之。”
xià kǎoㄒㄧㄚˋ ㄎㄠˇ下考 1. 科举考试或官吏考绩列为下等。《北史·杜铨传》:“﹝ 正玄 ﹞ 隋 开皇 十五年举秀才,试策高第。曹司以策过左仆射 杨素 ,怒曰:‘ 周 孔 更生,尚不得为秀才,刺史何忽妄举此人?可附下考。’” 宋 张栻 《斜川日雪观所赋》诗:“政拙甘下考,智短空百忧。”2. 考察臣下。《韩非子·扬权》:“主上不神,下将有因。其事不当,下考其常。” 陈奇猷 集释:“常,谓常例。此谓臣下为事有不当者,而法令又无其文,则以常例考之。”
下 xià(ㄒ一ㄚˋ)
(一)、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下层。下款。
(二)、等级低的: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三)、方面,方位:两下都同意。
(四)、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卷。下次。下限。
(五)、由高处往低处,降落:下山。下车。下马。下达。
(六)、使降落:下半旗。下棋。
(七)、进入:下海。
(八)、投送:下书。
(九)、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下班。下课。
(十)、谦辞:在下。下官。
(十一)、颁布:下令。
(十二)、攻克:攻下。
(十三)、卸掉:下货。把他的枪下了。
(十四)、用,投入精力:下工夫。
(十五)、退让:争执不下。
(十六)、做出判断:下结论。
(十七)、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下。
(十八)、用在名词后边(①表示在里面,如“心下”、“言下”;②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下”、“年下”)。
(十九)、用在动词后边(①表示关系,如“教导下”、“培养下”;②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下基础”;③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下去”、“停下来”)。
(二十)、少于:不下二百人。
(二十一)、动物生产:鸡下蛋。
考 kǎo(ㄎㄠˇ)
(一)、试验,测验:考试。考查。
(二)、检查,查核:考察。考勤。稽考。考核。
(三)、推求,研究:考古。考据。考订。考证。
(四)、老,年纪大:寿考。
(五)、原指父亲,后多指已死的父亲:先考。如丧考妣。
(六)、击,敲:“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