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要查询的词语或拼音。
(一)、谓知书识字。
明 冯梦龙 《情史·情累·李将仁》:“但得良善人,通文不俗,且家道素康,不藉我活者足矣!” 清 李渔 《风筝误·鹞误》:“不怕他通文保母,与那识字梅香。” 清 李渔 《风筝误·鹞误》:“风筝便是风筝,诗便是诗,为何加上两箇‘也’字,你莫非学二小姐通文么?”
谓知书识字。 明 冯梦龙 《情史·情累·李将仁》:“但得良善人,通文不俗,且家道素康,不藉我活者足矣!” 清 李渔《风筝误·鹞误》:“不怕他通文保母,与那识字梅香。” 清 李渔 《风筝误·鹞误》:“风筝便是风筝,诗便是诗,为何加上两箇‘也’字,你莫非学二小姐通文么?”
通 tōng(ㄊㄨㄥ)
(一)、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
(二)、懂得,彻底明了: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
(三)、传达: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通谍。
(四)、往来交接:通敌。通商。通邮。通融。通假( jiǎ )(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沟通。
(五)、普遍、全: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论。通体。通身。通读。通常。通病。通盘。普通。
(六)、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通奸。私通。
文 wén(ㄨㄣˊ)
(一)、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
(二)、刺画花纹:文身。
(三)、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四)、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五)、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文化。文物。
(六)、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
(七)、旧时指礼节仪式: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八)、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文质彬彬。
(九)、温和:文火。文静。文雅。
(十)、指非军事的: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十一)、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文言。文白间杂。
(十二)、专指社会科学:文科。
(十三)、掩饰:文过饰非。
(十四)、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文不名。
(十五)、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