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敦煌飞天
词语解释
敦煌飞天 dūn huáng fēi tiān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据常书鸿先生在《敦煌飞天》大型艺术画册序言中说,“总计 4500余身”。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详细解释 敦煌飞天的名称由来 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庆人物称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唐藏〈金光明经疏〉中云:“外国呼神亦为天。”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话人物称为“仙”,如“领先仙”、“天仙”、“赤脚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仙。宋〈太平御览〉卷622引〈天仙品〉中云:“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飞仙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天亦称为飞仙,是飞天、飞仙不分。后业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虽然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但在名称上,只把佛教石窟壁画中的空中飞神乐为飞天。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 ,后来成为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 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的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唐代慧琳〈音义〉上解释说:“真陀罗,古作紧那罗,间乐天,有微妙间响,能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次此天女,多与乾闼婆为妻也。”乾闼婆与紧那罗被佛教列入天龙八部神后,随着佛
词语分字解释
- 敦(dūn duì)
敦 dūn(ㄉㄨㄣ)
(一)、厚道,笃厚:敦朴。敦厚。敦实。
(二)、诚心诚意:敦聘。敦请。
(三)、督促:“使虞敦匠”。敦劝。敦促。
(四)、姓。
- 煌(huáng)
煌 huáng(ㄏㄨㄤˊ)
(一)、光明,明亮:辉煌。星火煌煌。
- 飞(fēi)
飞(飛) fēi(ㄈㄟ)
(一)、鸟类或虫类等用翅膀在空中往来活动: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飞跃。飞鸟。
(二)、在空中运动:飞雪。火箭飞向太空。
(三)、形容极快:飞驶。飞黄腾达(喻人骤然得志,官位升迁快)。
(四)、极,特别地:刀子飞快。
(五)、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飞语。
(六)、像架在空中的形状:飞桥。飞阁。
(七)、感情的表达与传递:飞眼。
- 天(tiān)
天 tiān(ㄊ一ㄢ)
(一)、在地面以上的高空:天空。天际。天罡(北斗星)。天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天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二)、在上面:天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三)、气候:天气。天冷。
(四)、季节,时节:冬天。
(五)、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天。
(六)、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天上。天宫。
(七)、自然界:天堑。天时。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八)、〔天干( gān )〕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九)、自然的、生成的:天然。天性。天职(应尽的职责)。天才(a.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b.有这种才能的人)。天伦之乐。
敦煌飞天相关词语(所含汉字:敦 、煌 、飞 、天 )
敦煌飞天相关成语(所含汉字:敦 、煌 、飞 、天 )
敦煌飞天其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