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要查询的词语或拼音。
(一)、不正貌。谓琴弦压轸,声音走调。
《淮南子·修务训》:“琴或拨剌枉橈。” 高诱 注:“拨剌,不正也。”
(二)、张弓貌。
《后汉书·张衡传》:“弯威弧之拨剌兮,射 嶓冢 之封狼。” 李贤 注:“拨剌,张弓貌也。”拨,《文选·张衡<思玄赋>》作“拔”。
(三)、亦作“ 拨喇 ”。象声词。
唐 顾况 《李供奉弹箜篌歌》:“腕头花落舞製裂,手下鸟惊飞拨剌。”《西游记》第二一回:“ 灵吉菩萨 将飞龙寳杖丢将下来,不知念了些甚么咒语,却是一条八爪金龙,拨喇的轮开两爪,一把抓住妖精,提着头,两三捽,捽在山石崖边,现了本相。”
(四)、鱼尾拨水声。喻鱼疾游。
唐 李邕 《国清寺碑序》:“畅拨剌以掉尾,恣噞喁而鼓腮。” 唐 杜甫 《漫成一绝》:“沙头宿鷺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宋 马纯 《陶朱新录》:“一边鳞肉与骨皆无,独其首全,与二鱼并游水中,但其游差缓,不復有扬鬣拨剌之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子游》:“秀才亦不知大王何人,送至鷁首,跃身入水,拨剌而去,乃知为鱼妖也。”
拨剌有多重意思,出自中国古文,一种意思是形容鱼尾拨水声。喻鱼疾游。 唐 李邕 《国清寺碑序》:“畅拨剌以掉尾,恣噞喁而鼓腮。” 唐 杜甫 《漫成一绝》:“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宋 马纯 《陶朱新录》:“一边鳞肉与骨皆无,独其首全,与二鱼并游水中,但其游差缓,不复有扬鬣拨剌之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子游》:“秀才亦不知大王何人,送至鷁首,跃身入水,拨剌而去,乃知为鱼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