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博士工
词语解释
博士工,中国已成“博士生产大国”,最牛导师曾同时带47名博士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学扩招不断推进,博士生数量也跟着上升,传统的导师制向老板制转型,却又一时间显得不伦不类,怪相丛生。博士生沦为“博士工”,这已经成为中国博士培养制度反思。 博士工-概述 大学扩招不断推进,博士数量随之上升,导师制异化成老板制,有的导师把博士生当做廉价的高级劳动力,博士成廉价劳工。60%的学生认为,他们承担了导师课题一半以上的任务。有些导师100%的横向课题由学生完成。 坊间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老板’带的学生越多,收益就越高,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变成雇佣关系、劳资关系,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只不过‘劳资’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契约,‘劳’方只有劳动的义务,却没有索要报酬的权利。” 博士工-产生背景 1、大学扩招不断推进,博士生数量也跟着上升,传统的导师制向老板制转型,却又一时间显得不伦不类,怪相丛生。 2、博士生与博导构成的这个江湖,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下学术和科研的诸多病态,令人深思。 3、而事实上,中国的博导制度又不是纯粹意义的上“老板制”。 中国博士培养制度的矛盾,其实正是“导师制”与“老板制”的冲突。 4、所谓的导师制(或称师徒制)源于欧洲,以科研和撰写论文为主要任务,实行导师个人负责制;而老板制源于美国,强调课程学习、实行严格的资格考试,实行导师小组负责制。 5、从国际上对博士培养制度的总体研究来看,主流看法认为欧洲的导师制需要改革。师徒制最大的问题是,一个老师就算再有能耐,但个人的知识和视野毕竟有限。而美国倡导的老板制,是一种导师集体负责制,可以兼收各家长处,创新、机会、潜力会大得多,因此美国的模式普遍被看好。 博士工-形成机理 1、老板制的形成主要是是研究经费以竞争的方式发放,并在研究经费中把用于研究生培养的费用计算在内,在科研中实现“教育功能”。 2、研究生和博士后的招收主要由导师掌握的研究经费决定,教师掌握的研究经费越多,招收的研究生和博士后也越多。正是通过这样的市场机制,老板制有利于实现大学人力资源和科研经费的优化配置。 3、在中国,博士生培养制度曾经经历多次的反复——先是模仿日本模式,随后学习德国模式。20世纪30年代,中国建立了美式博士培养制度。到了20世纪50年代,又开始全面学苏联,建立起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高度集权的高等教育体制,实际上又回到了欧洲的导师制。而到了文革期
词语分字解释
- 博(bó)
博 bó(ㄅㄛˊ)
(一)、多,广,大:广博。渊博。博学(学问广博)。博览。博爱。博物。
(二)、知道得多:博古。
(三)、用自己的行动获得:博取。博得。聊博一笑。
(四)、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泛指赌财物:博奕。赌博。
- 士(shì)
士 shì(ㄕˋ)
(一)、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士族。士大夫。
(二)、旧时指读书人:士子。士民。学士。
(三)、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士女。
(四)、对人的美称:志士。烈士。女士。
(五)、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士。士兵。士卒。士气。
(六)、称某些专业人员:医士。护士。
(七)、姓。
- 工(gōng)
工 gōng(ㄍㄨㄥ)
(一)、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工人。工人阶级。工农联盟。
(二)、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事业:工业。工业革命。
(三)、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工作。工厂。竣工。
(四)、工作量:记工。这个工程需要三十个工。
(五)、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工儿。工夫(a.本领,造诣,亦作“功夫”;b.时间)。工力。
(六)、细致,精巧:工巧。工整。工笔(中国画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
(七)、〔工尺( chǐ )〕中国古代一种记谱符号体系,有十个字: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当于简谱的5671234567。“工”相当于“3”。
(八)、善于,长于:工书善画。工于心计。
博士工相关词语(所含汉字:博 、士 、工 )
博士工相关成语(所含汉字:博 、士 、工 )
博士工其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