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骆驼客
词语解释
提起沙漠戈壁,不由就想起了骆驼,继而再想到牵骆驼的人--骆驼客。 骆驼是沙漠之舟,重荷在沙漠里行走如履平地。但骆驼客就辛苦了,牵着骆驼走在高低不平的沙海里,酷暑季节,高温难耐,汗珠子滴进沙里,顷刻就干燥蒸发了。冬季又干冷无比,冷风夹着细沙打在脸上生疼。 去一趟沙漠或远处要1个月或2个月。塔克拉玛干沙漠里有很多埋藏了宝物的“大城”,里面有很多宝贝,拿到和田、喀什的巴扎上可以卖好多钱,有外国人收买。古城里的很多白骨就是贪婪的人的。详细解释 相关介绍 骆驼客讨生活不是那么简单。有个叫艾买提的骆驼客说,他没读过书,连做乃玛孜(礼拜)时阿訇念的《古*兰*经》他都听不懂,更不识字。有次他们驮队驮的几十件木箱(维族人家盛衣服、妇女盛私用品的)被接货的人骗了,回去后,驼商巴依(巴依:地主)将他们几个骆驼客扒光了衣服吊在杨树下的日光里暴打暴晒了一个中午,有个驼伴还送了命。 2001年夏天我去巴里坤出差,同学刘一直在巴里坤县上工作,就去找了他聊天吃饭。刘同学说起他家邻居张老汉是解放前的骆驼客,就引发了我再次的好奇心。于是就和张老汉聊了很多。据说张老汉是巴里坤最后一个骆驼客。 巴里坤是丝绸之路新北道的重镇,东进木垒、古城(今奇台县)、迪化(今乌鲁木齐市),西出酒泉、喀喇浩特(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归化(今呼和浩特市),也有人称这条路是草原丝绸之路。新北道是汉唐时期就形成的。左宗棠率清军进新疆剿灭阿古柏的叛乱时,就是用骆驼从北京运送物资的。 历史上,巴里坤是草原丝绸之路上的三大名商埠之一(另两个是古城、迪化),清末民初有骆驼一万多只,人称“万驼城”。那个时代,骆驼是最厉害的运输工具,小到针头线脑,大到枪支弹药都靠它骆驼客和他们手里牵的骆驼来完成。 张老汉17岁当的骆驼客。他祖上是从甘肃逃西口过嘉峪关到巴里坤的,民国时期已有三代人在巴里坤繁衍。19岁那年,张老汉家里穷,父亲就叫他跟了驼商当了骆驼客,这一当,就是一辈子。 驼队运送物资的路线是:巴里坤,门口子,哈密,星星峡,酒泉、喀喇浩特,归化,大同,北京,天津。张老汉最远到过归化。 骆驼客运送的物资有布匹、丝绸、盐、碱、面粉等,他换过4次驼主人(驼商),有他自己不安分的原因,也有驼商苛刻的原因。 张老汉第一次经哈密到星星峡,进哈密后就被这里的繁华所吸引,之后有次他就辞了驼队留在哈密混生活。但他没
词语分字解释
- 骆(luò)
骆(駱) luò(ㄌㄨㄛˋ)
(一)、黑鬃的白马。
(二)、〔骆驼〕哺乳动物,身体高大,背上有肉峰,毛褐色。能驮负重物在沙漠中远行。亦称“橐驼”;简称“驼”。
(三)、姓。
- 驼(tuó)
驼(駝) tuó(ㄊㄨㄛˊ)
(一)、指“骆驼”:驼峰(骆驼背部高起的肉峰)。驼毛。驼铃。双峰驼。
(二)、身体前曲,背脊突起像驼峰:驼背。
- 客(kè)
客 kè(ㄎㄜˋ)
(一)、外来的(人),与“主”相对:客人。宾客。会客。不速之客。客气。客卿。
(二)、外出或寄居,迁居外地的(人):旅客。客居。客籍。客死。
(三)、服务行业的服务对象:顾客。乘客。客流量。
(四)、指奔走各地从事某种活动的人:说客。政客。侠客。
(五)、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客体。
(六)、量词,用于论份儿出售的食品、饮料:一客冰淇淋。
骆驼客相关词语(所含汉字:骆 、驼 、客 )
骆驼客相关成语(所含汉字:骆 、驼 、客 )
骆驼客其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