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要查询的词语或拼音。
(一)、古代道家谓顺应自然、与天合一的境界。
《庄子·知北游》:“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
(二)、泛指知晓事理。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无论什么人看来,都会觉得他是一位得道的圣者。”
(三)、符合道义。
《管子·法法》:“然则国何可无道,人何可无求。得道而导之,求贤而使之,将有所大期於兴利除害。”《东观汉记·冯衍传》:“得道之兵,鼓不振尘。”参见“ 得道多助 ”。
(四)、佛教谓修行戒、定、慧三学而发断惑证理之智为得道,然后可以成佛。
《法华经·方便品》:“我今所得道,亦应説三乘。”《南史·谢灵运传》:“得道应须慧业。丈人生天当在 灵运 前,成佛必在 灵运 后。” 唐 崔峒 《送真上人还兰若》诗:“得道云林久,年深暂一归。”《西游记》第五四回:“我师父乃久修得道的罗汉,决不爱你托国之富,也不爱你倾国之容。”
(五)、道教谓存神炼气有五时七候,第一候,宿疾并销,六情沉寂,名为得道,由此可成仙或长生。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上士得道,昇为天官;中士得道,栖集 崑崙 ;下士得道,长生世间。” 宋 苏轼 《东坡志林·东坡昇仙》:“今謫 海南 ,又有传吾得道,乘小舟入海不復返者。”
(六)、寻到道路。
《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 、 隰朋 从 桓公 伐 孤竹 ,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 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道,极致的宇宙世界观、世界规律、规则。老子中曾言:道可道非常道。道家学说对于世界的认识,是一种高度理性化的认识,虽然其中有着十分感性化的色彩。信仰道家文化的人们很难达到庄子道学思维的层次。因而要想知道、识道、悟道、得道,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是不可能的。得道有领会得道终极真理之意。古代道家谓顺应自然﹑与天合一的境界。也可理解为获得天人合一的方法。
得 dé(ㄉㄜˊ)
(一)、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 kòng )。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二)、适合:得劲。得当( dàng )。得法。得体。
(三)、满意:得意。扬扬自得。
(四)、完成,实现: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五)、可以,许可:不得随地吐痰。
(六)、口语词(a.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
道 dào(ㄉㄠˋ)
(一)、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二)、指法则、规律: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四)、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五)、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六)、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道观( guàn )。道士。道姑。道行( 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七)、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道门。一贯道。
(八)、说,讲:道白。常言道。能说会道。
(九)、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
(十)、线条:铅笔道儿。
(十一)、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十二)、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十三)、量词:一道大河。两道门。上三道漆。
(十四)、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