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要查询的词语或拼音。
(一)、群臣朝见时疾行就位。
宋 苏轼 《神女庙》诗:“百神自奔走,杂沓来趋班。”
(二)、借指在京当官。
明 汤显祖 《答淮抚李公五十韵》:“附尾睎騏驥,趋班失凤鸞。”
趋班,读音qū bān,汉语词语,指群臣朝见时疾行就位。
趋(趨) qū(ㄑㄨ)
(一)、快走:趋走。趋进。趋前。趋奉。趋翔(快走像鸟展翅飞翔)。趋炎附势(奔走于权贵,依附有权势的人)。趋之若鹜(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争着去,含贬义)。
(二)、归向,情势向着某方面发展:趋向。趋势。大势所趋。
(三)、鹅或蛇伸头咬人。
(四)、追求,追逐:趋时(追求时髦)。趋利。趋光性。
班 bān(ㄅㄢ)
(一)、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班。按部就班。
(二)、工作或学习的组织:班组。班级。班长。班主任。领班。
(三)、军队编制中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
(四)、工作按时间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场所:早班。下班。值班。班房。
(五)、定时开行( xíng )的:班车。班机。班期。
(六)、量词(a.用于人群,如“这班人真能干”;b.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如“他搭下一班飞机走”)。
(七)、调回或调动(军队):班师。班兵。
(八)、古同“斑”,杂色。
(九)、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