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要查询的词语或拼音。
(一)、指坯子或骨架。
宋 陶穀 《清异录·缕子脍》:“造缕子膾,其法用鯽鱼肉鲤鱼子,以碧笋或菊花为胎骨。”《元典章·礼部五·春牛经式》:“释造春牛……用桑柘木为胎骨。”《水浒传》第一二○回:“州人庙祝,随塑 戴宗 神像於庙里,胎骨是他的真身。”
(二)、指人的骨格,身材。
《三侠五义》第十二回:“瞧不得这条好汉,原来是一个諂諛的狗才,可惜他辜负了好胎骨。”
胎骨,读音tāi gǔ,汉语词语,指坯子或骨架;人的骨骼。
胎 tāi(ㄊㄞ)
(一)、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母体内的幼体:胎儿。胎生。胎教( jiào )(指通过母体对胎儿施加影响,为胎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胚胎。怀胎。
(二)、事的开始,根源:祸胎。
(三)、器物的粗坯:泥胎。铜胎。
(四)、衬在衣服、被褥面子和里子之间的东西:棉花胎。
骨 gǔ(ㄍㄨˇ)
(一)、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 gàn )。
(二)、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三)、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四)、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