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要查询的词语或拼音。
(一)、着落;归属。
宋 朱熹 《朱子全书》卷十:“‘学而时习之’,此是《论语》第一句。句中五字虽有虚实轻重之不同,然字字皆有意味,无一字无下落。” 清 李渔 《怜香伴·赐姻》:“你如今不曾有个下落,教我如何独自先行。” 赵树理 《三里湾》二八:“ 玉梅 过去因为承认 有翼 对 灵芝 比对自己亲近,所以不曾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现在 灵芝 既然有了下落,自己可以考虑了。”
(二)、去处;去向。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至 宣和 七年春已用之,止餘六百万緍尔,外二千二百餘万緍,有司奏不知下落。”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四折:“丈夫是 洛阳 王焕 ,到 西延 边来投军,此后不知下落。”《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你又去得不知下落。”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七章:“从他们,他知道 银凤 因他的下落不明而焦急的情形。”
(三)、究竟;分晓。
元 曾瑞 《留鞋记》第四折:“老夫 包待制 ,今为 郭华 身死未见下落,如今坐起晚衙,专等 张千 回话。”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引子唱完,继以诗词及四六排语,谓之定场白。言其未説之先,人不知所演何剧,耳目摇摇,得此数语,方知下落,始未定而今方定也。”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三章:“ 杜婶 继续哭诉说:我的 大柱 呵,好端端的,被你老子和 穿山狗 绑去当兵,生死无下落。”
(四)、下降。如:河水下落;物价下落。
(五)、处置;对付。
明 崔时佩 《南西厢记·乘夜踰垣》:“我看那小姐与 张生 两下里合情,巴不得到晚,看他怎么下落。” 明 汤显祖 《邯郸记·飞语》:“此非通番卖国之明验乎?把这一个题目下落他,再动不得手了。”
(六)、伤害。
明 无名氏 《白兔记·送子》:“你哥哥不仁不义,一定要下落他性命,怎么养得到五岁十岁。”
(七)、奚落。
《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昨日人对你説的话儿,你就告诉与人,今日教人下落了我恁一顿。”
下 xià(ㄒ一ㄚˋ)
(一)、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下层。下款。
(二)、等级低的: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三)、方面,方位:两下都同意。
(四)、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卷。下次。下限。
(五)、由高处往低处,降落:下山。下车。下马。下达。
(六)、使降落:下半旗。下棋。
(七)、进入:下海。
(八)、投送:下书。
(九)、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下班。下课。
(十)、谦辞:在下。下官。
(十一)、颁布:下令。
(十二)、攻克:攻下。
(十三)、卸掉:下货。把他的枪下了。
(十四)、用,投入精力:下工夫。
(十五)、退让:争执不下。
(十六)、做出判断:下结论。
(十七)、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下。
(十八)、用在名词后边(①表示在里面,如“心下”、“言下”;②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下”、“年下”)。
(十九)、用在动词后边(①表示关系,如“教导下”、“培养下”;②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下基础”;③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下去”、“停下来”)。
(二十)、少于:不下二百人。
(二十一)、动物生产:鸡下蛋。
落 là(ㄌㄚˋ)
(一)、丢下,遗漏:丢三落四。落了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