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要查询的词语或拼音。
(一)、瑕衅,祸患。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乃共搆合虚诬,中伤清德,瑕累横生,莫敢救拔。”
(二)、玉上的斑痕。也泛指缺点,毛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诸有此类,并文士之瑕累。” 唐 刘禹锡 《贺复吴少诚官爵表》:“瑕累咸涤,危疑获安。” 唐 元稹 《出门行》诗:“白珩无颜色,垂棘有瑕累。” 清 恽敬 《与宋于廷书》:“ 北宋 以后,儒者喜刻深,而读书又不循始终,即妄为新论,专以决剔前人瑕累为快。”
瑕累【注音】:xiá léi/lěi/lèi【释义】:1.瑕衅,祸患。 2.玉上的斑痕。也泛指缺点,毛病。
瑕 xiá(ㄒ一ㄚˊ)
(一)、玉上面的斑点,喻缺点或过失:瑕玷。瑕垢。瑕疵。
(二)、空隙:瑕隙。瑕衅(漏洞,可乘之隙;亦喻过错)。
(三)、古同“霞”。
累 léi(ㄌㄟˊ)
(一)、〔累累〕a.连续成串,如“果实累累”;b.颓丧的样子,如“累累若丧家之犬”。
(二)、〔累赘〕a.多余,不简洁,如“文字累累”;b.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累累”(“赘”均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