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安全感指数
词语解释
安全感指数 - 简介 安全感指数是指民众对社会治安状况/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秩序的满意度。安全感已经成为一些地方城市名片的重要内容。 从字面上看,它是人们对安全的“感受”,是一种纯粹的心理反射。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安全感远远超出了心理科学的意义。有无安全感,反映了公众生活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方治安状况、经济和社会发展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 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到2006年已经进行了五次。有的地方自己也组织了群众安全感调查,还有的地方将调查结果列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检查考评的主要指标,进而将“群众安全感”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可见随着群众对安全保障的要求与日俱增,各级政府对群众安全感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 安全感指数 - 意义 安全感连着幸福感,没有安全感也就谈不上幸福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物质财富积累只是基础,政府和社会应创造这样一种环境:既让所有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又让所有财富泉水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润泽每个公民。 安全感指数 - 调查过程 从群众安全感调查的样本来看,调查立足于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反映以及对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秩序的真实感受。调查活动分为群众安全感、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评价、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主要因素、被调查者认为增强群众安全感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群众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情况、群众对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满意程度等等。调查对象为年满16周岁以上的中国公民。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由调查员入户发放《群众安全感调查问卷》,由被调查人自己填写,填写完毕,由调查员负责收回。对于年龄较大或不识字的被调查人可以采用调查员入户访问登记的方法。 以2006年安徽省群众安全感调查为例,在每个调查的县级单位中,根据1%人口抽样调查抽取的调查小区个数,计算出每个小区应调查的户数。通过整群、等距、随机抽样形式共对安徽15849个家庭进行了问卷,样本所占比例超过总户数的万分之八,接近人口的万分之二点六,涵盖农民、工人、干部、职员、学生、个体工商户、无业失业等各层面。 在选择样本时,统计部门会根据调查方案把调查范围分为很多抽样框,在每个抽样框内按照随机抽样原则选出有足够代表性的样本量,这样可以保证被访问者性别、年龄自然分布和职业群体的平均覆盖。 随着群众安全感调查对社会治安敏感度的检测越来越灵敏,人们对安全感准确度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词语分字解释
- 安(ān)
安 ān(ㄢ)
(一)、平静,稳定:安定。安心。安宁。安稳。安闲。安身立命。安邦定国。
(二)、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抚。
(三)、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四)、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安。转危为安。
(五)、装设:安置。安家立业。
(六)、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安的什么心?
(七)、疑问词,哪里:安能如此?
(八)、姓。
- 全(quán)
全 quán(ㄑㄨㄢˊ)
(一)、完备,齐备,完整,不缺少:齐全。完全。智勇双全。求全责备。
(二)、整个,遍:全部。全国。全民。全神贯注。全心全意。
(三)、都:代表全来了。
(四)、使不受损伤:保全。
(五)、姓。
- 感(gǎn)
感 gǎn(ㄍㄢˇ)
(一)、觉出:感触。感觉。感性。感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感官。
(二)、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感动。感想。反感。好感。情感。敏感。感染。感召。感慨。感喟。感叹。自豪感。感人肺腑。百感交集。
(三)、对人家的好意表示谢意:感谢。感恩。感激。感愧。
- 指(zhǐ)
指 zhǐ(ㄓˇ)
(一)、手伸出的支体(脚趾亦作“脚指”):手指。巨指(大拇指)。指甲。指纹。指印。屈指可数。
(二)、量词,一个手指的宽度:下了三指雨。
(三)、(手指或物体尖端)对着,向着:指着。指画。指南针。指手画脚。
(四)、点明,告知:指导。指引。指正。指责。指控(指名控告)。指摘。指挥。指日可待。
(五)、直立,竖起:令人发( fà )指(形容极为愤怒)。
(六)、意向针对:指标。指定。
(七)、古同“旨”,意义,目的。
- 数(shù shǔ shuò)
数(數) shù(ㄕㄨˋ)
(一)、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数目。数量。数词。数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数控。
(二)、几,几个:数人。数日。
(三)、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四)、命运,天命:天数。气数。
安全感指数相关词语(所含汉字:安 、全 、感 、指 、数 )
安全感指数相关成语(所含汉字:安 、全 、感 、指 、数 )
安全感指数其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