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胎教 | 预产期计算器 | 安全期计算器 | 汉语字典
当前位置:小娃子 > 汉语词典 > 折家军

汉语词典

输入要查询的词语或拼音。

折家军

词语解释

从唐代初年至北宋末年,折氏数百年间世居府州,“内屏中国,外攘夷狄”(《折克行神道碑》,载清乾隆《府谷县志》卷一)。五代诸国与北宋为减轻西顾之忧,皆许其父子兄弟相传,袭其世次。折氏所带的军队即折家军。 五代至北宋,我国黄河上游地区民族矛盾尖锐复杂,政治态势变幻无常。除汉族而外,契丹和西北诸族的铁骑也在此一逞雄风;五代中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以及辽、北汉、北宋和西夏都曾经在这一地区建立过自己的统治。就在这风去激荡、狼烟四起的年代,折氏家族崛起于黄河以西,世世代代,“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国赖之”(《宋史·折德扆传》)。 《旧五代史·折从阮传》称折氏“代家云中”(今山西大同),是当地的一大世族。《金石萃编》所载《折克行神道碑》则云,折氏出河西折屈(今陕西府谷一带)。此二说,前者推考于折氏家族崛起之时,后者则着眼于这一家庭徙居府州之后。宋人李之仪在为折克行的侄子折可适撰作墓志铭时,便写道:“其先与后魏道武俱起云中,世以材武长雄一方,遂方代北著姓,后徙河西……”可能,折氏是先昌盛于云中,而才迁徙到府州的。 折氏徙居府州,其时代也相当久远。唐武德年间(618-626),折氏曾以土著强宗的地位,被任命为“府谷镇遏使”(《折嗣祚神道碑》,载清乾隆《府谷县志》卷一)。据此推断,折氏徙居府州的时间,大约在南北朝后期;《折嗣祚神道碑》说折氏为“宇文之别绪”,极有可能就在北周宇文氏立国之际。 《折可适墓志铭》称,折氏“其先与后魏道武俱起云中”。这里所说的“后魏道武”,即两晋十六国时期北魏王朝的创始者鲜卑人拓跋珪。《折嗣祚神道碑》也称,折嗣祚“以魏孝文帝二十七代之孙也,世袭家声……”这里所说的魏孝文帝,便是北魏第六代皇帝,后来改为元氏的拓跋宏。由此可见,折氏是鲜卑族拓跋氏的后裔。尽管这一家族汉化程度已经很深,但直到北宋朝廷仍然以“蕃官”视之,将官们也习称折氏统领的军队为“蕃兵”(参见《宋史·折德扆传》、宋张师正《倦游录》“许怀德”条)。 从唐代初年至北宋末年,折氏数百年间世居府州,“内屏中国,外攘夷狄”(《折克行神道碑》,载清乾隆《府谷县志》卷一)。五代诸国与北宋为减轻西顾之忧,皆许其父子兄弟相传,袭其世次。 有名有姓有事迹可考的折氏传人,最早可推唐代末年的折宗本,当时任“振武军沿河五镇都知兵马使”(《宋会要》“方域二十一·边州门·府州”)。府州,当时称为“府谷”,即为沿河五镇之一。这

词语分字解释

  • (zhē zhé shé)

    zhē(ㄓㄜ)

    (一)、翻转,倒腾:折腾。折跟头。折个儿。

  • (jiā jia jie)

    jiā(ㄐ一ㄚ)

    (一)、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家庭。家眷。家长( zhǎng )。家园。家谱。家塾。家乡。家风。家训。家规。家喻户晓。如数家珍。

    (二)、家庭所在的地方:回家。老家。安家。

    (三)、居住:“可以家焉”。

    (四)、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家祖。家父。家翁。家母。家慈。

    (五)、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家畜。家禽。

    (六)、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酒家。农家。

    (七)、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行( háng )家。作家。科学家。

    (八)、学术流派: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纵横家。诸子百家。

    (九)、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一家人家。

    (十)、姓。

  • (jūn)

    军(軍) jūn(ㄐㄨㄣ)

    (一)、武装部队:军威。军服。行( xíng )军。军功。军犬。军备。军纪。军衔。军阀。军令状。异军突起。溃不成军。

    (二)、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

    (三)、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军。

折家军相关词语(所含汉字: )

折家军相关成语(所含汉字: )

折家军其他相关

按拼音查词语

ABCDEFGHJKLMNOPQRSTWXYZ

©2024 小娃子  版权所有  小娃子 育儿生活实用查询工具